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仍有漏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1-06-03 10:49:35  阅读:946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易绕过、不良信息仍多、交易转账不设防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1日起施行。其中部分规定与网络平台运营方设置“青少年模式”的责任相关: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漏洞仍多:在登录时未设置强制实名认证程序,令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青少年模式可自设密码、随意开关,对持有手机的未成年人效果不佳;青少年模式开启后仍能浏览涉黄、恐怖类不良内容;青少年模式下转账、充值、理财等功能对未成年人全不设防……

体验:青少年模式“打折扣”

部分平台青少年模式可轻松绕过。部分APP上,用户只需自行输入四位数密码即可自由开启或关闭青少年模式,此模式约束力对自己控制手机的未成年人大打折扣。

记者还发现,登录QQ、微信、快手、小咖秀等软件时,初次注册并未强制要求实名和年龄认证,易导致用户真实身份与年龄不明。专家告诉记者,当前部分带有一定强制效果的青少年模式大都建立在实名认证年龄的基础上,有的还将模式设置为按用户年龄条件强制开启,但如果年龄等关键信息不明确,青少年模式将形同虚设。

部分平台青少年模式难挡不良信息泛滥。在百度贴吧切换至青少年模式后,涉黄漫画和话题讨论、恐怖短视频等均可正常浏览、参与。

微信读书APP并未明显标注如何切换青少年模式。其上架的漫画电子书中存在露骨涉黄画面,毫无门槛。记者发现这些漫画电子书阅读量有的高达10万次以上。

部分平台青少年模式对充值、转账、贷款、理财、商品买卖等交易行为未进行适当限制。在QQ切换至青少年模式后,会员钻、游戏充值、群收款、理财通等功能均可正常使用,并未对交易金额做出限制。微信也一样,切换至青少年模式后,转账、拼多多等交易、支付相关功能均可照常使用。

记者还发现,在B站(哔哩哔哩APP)会员购一栏上架的手办商品中有部分形象不雅、形体暴露,商品讨论区大量不雅内容十分露骨。这些商品和页面均未对未成年人设置浏览、购买门槛。

青少年模式效果欠佳“卡”在哪?

记者从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了解到,“督促网络平台实施‘青少年模式’并切实发挥作用,推进重点互联网企业专设‘护苗’工作站点”是今年“扫黄打非·新风2021”集中行动的重要内容。受访专家表示,当前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效果欠佳存在多方面原因。

——流量利益诱惑大,网络平台动力小。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主任薛军告诉记者,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客观上会带来流量,推高网络平台的广告估值,让其获利增多。如果严格设置青少年模式,就可能直接影响平台获利。“平台往往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漏洞,让未成年用户‘钻空子’。”

——现有青少年模式下内容吸引力不强。“目前,青少年模式下内容比较枯燥、单调,难以吸引青少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当前不少平台青少年模式下内容重复度高、可看性弱,难以激发青少年兴趣,更难以真正起到引导其成长的作用。“有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和服务高度匮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认为,当下部分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像是被逼“交作业”,少有创意和诚意。

——制度配套协力不够、平台运营方社会责任心不强。蒋俏蕾等多名专家表示,要完善青少年模式仍缺少一些重要制度配合,比如内容方面更明晰的分级制度、对平台运营方“青少年模式”更具体的评估和追责制度等。

佟丽华说:“希望更多的互联网企业从战略上来思考,自己的平台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发展是否有益?自己的青少年模式到底是真是假?”

平台不能应付青少年模式

“网络不良信息的反复刺激会使未成年人实施犯罪、引发心理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何蕊芳表示,近年来由于网络不良信息导致的青少年心理疾病逐年上升,一些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质量攸关青少年身心健康。

专家表示,网络平台不能将打造青少年模式视为应付差事的“公关之举”,应携手监管部门等各主体从内容、技术、机制等方面不断对青少年模式进行优化。

佟丽华、蒋俏蕾建议重视在青少年模式中做“加法”,推动青少年模式下的网络内容创作、输出,真正以未成年人的视角打造“青少年模式”,以健康、有趣又富有教育性的优质内容来解决“青少年不看青少年模式”的现实难题。

据新华社

原标题: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仍有漏洞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